2021-05-18 12:11:19 来源:湖北日报责任编辑:echo

追索归国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

5月18日上午,在北京举办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现场,一年一度的“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揭晓,湖北省博物馆“华章重现——曾世家文物特展”入选。这是疫后重振该馆推出的首个大型特展,首次全面完整展示了40年来曾国考古成果。

宋仿曾侯乙甬钟(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曾国文物大团聚,不少是首次展出

据悉,该展览于2020年9月推出,以湖北近年重大考古发现为线索,精选叶家山、苏家垄、郭家庙、文峰塔等重要曾国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共分“始封江汉”“汉东大国”“左右楚王”“华章重现”四个单元,展现了曾国深厚的礼乐文明积淀,基本涵盖了曾国主要的考古发现和曾侯世系,揭示了未为史书所载的曾国七百余年历史。

展览汇聚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广州博物馆、扶风县博物馆、随州市博物馆、襄阳市博物馆等十余家文博机构的曾国青铜器,其中不少文物是首次展出。

曾侯谏盉

考古成果创新性转化的生动实践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在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终评环节汇报称,该展览集中了叶家山、文峰塔、郭家庙、苏家垄、枣树林等考古项目成果,是首个全面完整介绍四十年来曾国考古成果的展览,是对考古成果的转化与利用,是“文物活起来”的生动实践。

有重要铭文的曾伯桼(qī)簠(fǔ)盖(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在展览内容设计上,提取了两条关键线,一是曾国历史发展的线索,二是曾国考古发掘的线索,以提出“曾国之谜”、探寻“曾国之谜”、解答“曾国之谜” 为展览主线,层层设问、逐步破解。展览从曾国考古切入,展示了以编钟、用鼎制度为代表的先秦礼乐文化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原王朝对南方的经营,用“金道锡行(hang)”铭文、铜锭阐释了青铜时代铜资源流通的重大学术问题。同时,展览史无前例地集中了全国十几家博物馆所收藏的曾国青铜器,以40年来专家学者丰富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从田野考古到学术研究,再到展览陈列,形成对曾国历史的一次最完整、最全面的展示。

蟠龙盖罍(局部)

同时,展览突出考古成果转化的创新性,深入浅出,注重科普性、教育性、趣味性,让严谨的考古走近普通观众的生活。在展览策划、形式设计上,科学形象地展示墓葬形制、青铜器铭文、器物组合关系等重要考古信息,通过沙盘、图表、多媒体影像,向观众清晰地传达出有关青铜器、音乐考古等多方面的信息,观众不仅通过此展览可以了解曾国历史与文化,也能够了解考古的工作方法、流程与意义,从而普及考古知识,丰富历史文化滋养。

盘龙兽面纹罍圆雕牛首(局部)

此外,这个展览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胜利后,湖北省博物馆推出的首个大型文物展览。结合防疫形势,该馆秉承“晴天带伞”“打伞干活”的湖北抗疫理念,组织有序参观,开放8个多月来,接待观众60余万人次。同时,通过馆方微信、微博等,举办“探秘曾国历史”“短视频云观赏”等线上活动,关注量过千万人次。语音导览小程序也同步上线,还开发了多种文创、图书等,配套的“舌尖上的博物馆”系列文创食品成为“网红”。

曾侯丙错金云纹鉴缶

曾国考古10年捧回4个“十大”、3个“六大”

自1978年曾侯乙墓发现以来,曾国系列考古发现完整揭示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曾国历史,这也是中国考古发掘史上的一段“传奇”。

方勤还称,今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百年,这是今年“十大”中唯一全面反映考古学成果的题材展览,是近十年湖北考古成果的集中体现。展览通过集中展示曾国40年考古重大收获——1项20世纪百大考古发现,4项十大考古新发现,3项六大考古发现,“延伸历史轴线,增强历史信度,活化历史场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海冰、通讯员曾攀

曾伯克父鼎铭文拓片


凡注明“来源:大武汉在线”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 更多信息关注大武汉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