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宗荣
又是一条漫长的高山大峡谷!
这条峡谷承接了玉山山脉和阿里山的雨水山泉,汇集成一道宽阔的峡谷河流,它就是台湾中部山区的陈有兰溪。陈有兰溪由南向北,蜿蜿蜒蜒,流经数十公里。在一个名叫水里的地方,它又裹挟了从中央山脉流下来的卡拉溪和丹大溪。然后,它又调头向西,一路接纳了清水溪和西螺溪,形成了波涛汹涌的大浊水溪,滚滚流进台湾海峡。
陈有兰溪两岸山势高耸,林木葱茏。峡谷中溪水哗啦,奔流不息。沿途景色壮丽,风景如画。遗憾的是,两边山上有许多山体滑坡和泥石流,使美丽的自然景观受到严重影响。犹如一位靓丽俊俏的美女,脸上却留下累累伤痕。
导游小爱说:"台湾本属欧亚大陆板块与菲律宾海洋板块推挤而抬升的岛屿,地质状况尚属年轻态。再加上七年前遭受强烈的'9. 21'大地震,使台湾中部断层岩发生逆冲错动,造成地表长达一百余公里的南北向破裂带。由于大地震的摧毁,山体遭到破坏,地表松动,每遇台风暴雨来临,便有许多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现象发生。"
听了小爱的解释,回想起我们沿途看到的许多山体滑坡现象,才知道那都是"9. 21"大地震和以后连续发生的台风暴雨所造成的恶果。
由于沿途峡谷溪流的壮丽景色,加上大巴车前屏幕上播放的一代歌后邓丽君生平事迹的吸引,漫长的峡谷地段竟不知不觉已经走完。前面,就是我们久久向往的台湾著名景观日月潭了。
日月潭是台湾中部的一处山间湖泊,位于南投县鱼池乡水社村,海拔760米,为台湾八景之一。日月潭四面青山环拥,它似一颗璀璨的明珠,晶莹闪耀地镶嵌在葱葱郁郁的山林之间。日月潭湖水清澈,碧波荡漾,水草萋萋。湖四周的文武庙、慈恩塔、玄光寺、玄奘寺等胜景如林。明媚的山水,古老的塔寺,加上现代化的接待住处,使日月潭成为全台湾著名的旅游胜地。
我们从日月潭西侧的水社码头登上一艘名叫"成功一号"的豪华游艇。船主姓吴,叫吴世志。他一面掌舵开船,一面手持麦克风兼任导游。
他说:"日月潭过去只是一片山间洼地,水面仅两平方公里,四面都是稻田。日本侵占台湾期间,为建发电站,于1934年筑起了一座36米高的堤坝,使日月潭的水面增至8.4平方公里,水深增至24至32米。因潭的一侧呈圆形,形象似日,故称日潭;另一侧呈椭圆形,形象似月,故称月潭。两处合起来称'双潭映月',又叫日月潭。"
船正行驶间,忽然发现湖水中间有一座绿色小岛。吴船主指着那座小岛介绍说:"这是拉鲁岛,原名'光华岛',是邵族人的祖灵胜地,邵族人一年四季都要在这个岛上举行祖灵祭典。拉鲁岛本是游湖的中心点,游客可以登岛参观,但在1999年'9. 21'大地震中,拉鲁岛遭到摧毁,现在不向游客开放。"
船主又说:"邵族是台湾原住民十个民族中最小的一个。邵族人原本生活在阿里山一带,世世代代以打猎为生。据说,有一次邵族的祖先为追猎一头白鹿,追了七天七夜,一直追到日月潭。到了日月潭后,他们发现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草丰茂,宜耕宜猎宜漁,气候和地理条件远比阿里山优越。于是,他们便率领族众迁徙至日月潭安居。刚迁来时,全族仅只284人,现在已发展到506人。"
游船行至湖的中央,远远看见对面湖岸边有一座高大气派,但又古色古香的建筑,静静地矗立在碧水湖畔,青山之侧。
吴老板说:"对岸那座建筑叫涵碧楼,是当年蒋介石来台湾后修建的,也是他和宋美龄女士常来休闲疗养的行宫。当年老蒋为了笼络人心,给了邵族人不少优惠政策,还特地找当地的邵族人来做护卫。邵族人为了报答老蒋,用祖传秘方为老蒋治病和保健。据说那时宋美龄生了一场大病,生命垂危,邵族人用鹿胎盘救了宋美龄的命。自那以后,邵族人生小孩有补助,读书不要钱,考试可以加分。邵族女孩嫁到外地,生的小孩可以随母姓,入母族。于是,邵族人便逐年增多。"
"不过,涵碧楼在'9. 21'大地震中被毁。现在看到的涵碧楼,是地震后重修的。它现在是五星级饭店,住一夜要一万多台币。"吴老板补充说。
吴老板还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他说,当年的老蒋特别迷信。他住在涵碧楼,遥望日月潭对岸有两道逶迤的山岭,山头正对着自己的行官,这就是当地人盛传的"二龙山"。老蒋心想:一山难容二虎,一水不留双龙。我老蒋坐镇台湾,岂能容忍二龙相斗?于是,他命人建了一座宝塔,镇压在其中一条"龙"的心脏上,还在暗中建有瞭望哨,秘密监视这条"龙"的动向。那座镇龙的宝塔,就是位于日月潭南岸的慈恩塔。
慈恩塔建在海拔954米处,塔体9层,高40米,是日月潭的标志性建筑。此塔在"9.21"地震中遭到破坏,经过整修,慈恩塔现已恢复原貌。
站在船头,我看见湖水中有成片的水生植物浮在水面上。那些植物状似芦苇,一人多高,长得碧绿葱郁,迎风摇曳,着实让人喜爱。
我问船主: "这是什么植物,浮在水面上却长得这样青翠茂盛?"
吴老板说:"这叫野姜花,是人工培植的无土植物生态工程。它的作用有三种:一是美化环境;二是净化水质;三是供鱼产卵寄生。因日月潭要发电,水是流动的,如不采取这样的措施,鱼卵就会随水流走。"
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这日月潭面积并不大,库容量也不算多,日夜不停地放水发电,湖水不会枯竭吗?
听了我的提问,船主老吴笑了笑,说:"这个问题到了前面自有解答。"
游船继续前行,逐渐靠近湖汊。远远地,看见湖汊靠山边的地方有一股巨大的水柱从湖底往上冒。那水柱冒出水面后,便翻滚着四面分流。
船主老吴说:"这里便是日月潭水的补给处。这里水下有一条隧道,隧道通往山的那一边。来自合欢山和上游浊水溪的流水,源源不断地通过隧道注入日月潭。这样,日月潭尽管日夜发电,但湖水却永远不会枯竭。"
我们从水社码头上船,在日月潭游览一周后,从德化社码头上岸。上岸后,小爱带领我们来到邵族文化村。
邵族文化村由几条小街组成,里面住的都是邵族人,相当于一个邵族部落群。邵族人过去住的房子都比较简陋,"9.21"大地震后,这些房子基本上都被摧毁。后来,政府出资帮忙修建新房,而且都集中起来,形成街道。所以,这里又相当于一个邵族人居住的社区。由于这里靠近日月潭的德化社码头,每天从这里上下船的游客川流不息。精明的邵族人便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街道上开餐馆、办旅社、建商店,把一个少数民族居住的部落群建成了商业一条街。
在导游小爱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一栋挂有"邵族文化村"牌子的大楼。这栋大楼的一层是商店,里面有邵族人制作的传统工艺、民族服装、精制茶叶、各类首饰和邵族人用祖传秘方制作用于保健的各种鹿产品。二层是博物馆,陈列着邵族祖先早期打猎所用的矛、刀、弓箭等器具和传统服饰。三层是最具特色的邵族歌舞厅。歌舞厅每天分六个时段为游客表演,每场一个小时。邵族人每逢祭祀、收获、婚宴、凯旋等,都要以歌舞来助兴。舞蹈以竹竿舞最具特色,还有邵族早期妇女捣粟时,配合音律及动作所发出的"杵音",是邵族民间文化的精华。
商店里购物的人很多,柜台里的营业人员穿梭似的忙个不停。我和妻在商店里的茶桌边品了一会茶,又在各个柜台前悠转了很久。
最后,我发现一个柜台上摆放着一排葫芦盒。这种小工艺是用台湾红木制作的,小巧玲珑,漆黑发亮,上面还有"台湾日月潭"一行金色小字。葫芦盒上面有个盖,揭开盖,里面可以装牙签。合上盖,又是一个工艺品。一问价格,20元人民币一个,不贵。于是,我便向营业员示意要两个。
见我买东西,柜台里一个穿着邵族服装的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来到我面前。她掏出一张名片,送给我。我一看名片,上面写着:"日月谭邵族文化村艺品原住民表演餐厅、猫头鹰艺术文化工作室经理——石金英。"
经攀谈,才知道她还是邵族部落的一名女祭司。邵族部落至今还维持着母系社会,无论是家庭还是部落,一概由女主人当家。邵族部落总共五百余人,当家作主的是由七名女祭司组成的"最高内阁"。七名女祭司各有分工,遇到族中大事,由七名女祭司开会商量,共同制定决策方略。
走出邵族文化村,我一路思忖:日月潭这个地方真是有趣,不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而且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独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