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几年来,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扶贫工作队和同斗村两委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思路,全力助力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强班子 贫困群众"摘穷帽"
同斗村位于父子山南侧,全村592户266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05户342人,是省级深度贫困村。
2017年,阳新县委副书记、县长明进华"接棒"带领县财政局50名干部,与黄石市税务局20名干部共赴同斗村与党员交朋友,与百姓心连心,与贫困户结"亲戚"。
同时,通过深入农家走访,爬山观田,几经调研摸底,扶贫工作队制定了"变'输血'为'造血',全村一策,每户一法"的帮扶方案,向村民大力宣传扶贫政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该扶贫工作队创建"扶贫车间",让89名贫困群众在家门口的产业基地就业。此外,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该扶贫工作队用村集体经济收入开发就业扶贫公益岗位,设置了护林员、保洁员、道路养护员、山林防护员等9名扶贫公益性岗位,让贫困群众"脱贫不离家,岗位送上门"摇身变成"工薪族"。
同斗村党支书记兼主任柯志华表示,该村2018年实现脱贫摘帽,去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不到4000元,增长到12671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5万元。
46岁的村民吴高强,因肢体残疾被纳入建档产卡贫困户。2016年,通过市县扶贫工作队的帮扶,吴高强发展杂柑80亩,2019年开始挂果收益,去年大丰产,纯收入4万多元,成为脱贫致富先进典型。
"现在的村干部得力呀,只要一个电话就能办成事。"在同斗村,只要提起村两委,村民们都会夸赞。
据黄石市税务局驻同斗村扶贫工作队长刘启军介绍,该村通过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作风整顿,党员队伍的软、懒、散现象得到有效改观。如今,同斗村党支部凝聚力增强,向心力提升,由过去"软弱涣散"转变为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
经济状况得以改善的同时,同斗村的村容村貌也从曾经的"脏乱差"变为如今的"洁净美"。
近两年来,同斗村围绕"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提升村容村貌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同时,为把"精神文明"融入百姓生活,同斗村设立了极具江南气息的文化活动中心。在这里,村民不仅可以下棋、看电视、打乒球、读书看报,还可以唱歌和听高雅的交谊舞音乐。
特色产业促振兴 农民奏响"富裕曲"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近几年来,同斗村积极推进"村党支部+公司+村集体经济+产业基地+农户+乡村振兴"模式,以"种养加"产业为重点,以山地、田畴特色高效农业为发展方向,不断把土地资源变成特色产业,发展苎麻398亩、白茶100亩、杂柑等水果基地200亩、光伏发电200WK、精养鱼池120亩、稻虾共生105亩、蔬菜基地67亩、父子山生态养猪基地、秀丽阳新番鸭养殖场等高效生态产业,为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衔接和村民走进新时代的幸福生活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记者走进同斗村的茶叶基地看到,一株株茶树汇成一片绿色的海洋。
"这茶园均采用油饼肥(一种肥料,是油料的种子经榨油后剩下的残渣)和畜禽粪便混合有机肥,此时加强茶叶冬季施肥管理工作,是为了迎接新年茶叶大丰收。"阳新县财政局驻同斗村第一书记刘鑫强说。
产业兴,百姓富。"以前种两亩稻谷、一亩红薯,一年到头赚不了几个钱。现在土地流转得租金,在家门口务工,月薪2000多元,加上老伴养殖收入,一年纯收入3万多元。"村民柯善龙说。
乡村振兴破瓶颈 农民更有"获得感"
"以前,这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如今,村庄旧貌换新颜,不但道路村庄绿化美,家家户户庭院也干净整洁。"老党员吴风宏说。
村民柯明高兴地说:"过去,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环境'脏乱差'。如今,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设施完善了,村庄变美了。"
自2017年以来,同斗村通过"政府支持、部门帮扶、能人捐赠、村民自建"的模式,补"短板",优环境。
通过帮扶,该村新修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构筑村道路3.8公里,环组公路2.2公里,便民出行;构建群众文化广场,使村民健身娱乐有了场地;安装200盏路灯,点亮村民"夜生活";建设老年活动中心,使老年人的生活丰富多彩;新建5口饮水井,解决了村民饮水安全难题。
同斗村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后进"的同斗村,不仅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前进村",更是一跃成为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记者胡毅、通讯员吴华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