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15:24:39 来源:本站责任编辑:echo

12月18日,记者走进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黄颡口镇花果村,巨大“干”字的村标矗立在村口,左边一幅十分醒目的红色标语:“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

从“脏乱差”到“绿富美”黄石市花果村的振兴之路

花果村文化墙

漫步村庄,黝黑的沥青环村大道,一盏盏明亮的路灯,一棵棵风景树,多彩的手绘文化墙,既有党建宣传知识,又有孝老爱亲图画,好似进入了画廊。

从“脏乱差”到“绿富美”黄石市花果村的振兴之路

花果沥青环村大道

“昔日花果村,山上无花果,地下无资源,村里无企业,集体无收入。如今花果村,生态产业兴、旅游红似火,村民腰包鼓,文明新风吹。”花果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梁三学说,“花果村实现美丽蝶变,得益于阳新县纪委监委驻村扶贫工作队。”

党建引领 “构建‘头雁工程’”

时间拨回5年前,花果村既是重点贫困村,又是 “三类村”。全村518户246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32户440人。

从“脏乱差”到“绿富美”黄石市花果村的振兴之路

花果村宣传墙

“村民要想富,关键看‘支部’。”精准扶贫开展以来,阳新县纪委监委结对帮扶花果村,与黄颡口镇党委紧密联合,构建“头雁工程”,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经过多方调研分析,制定出了“党建工作方案”。

经党员、群众代表民主推荐、党组织考察等方式,选致富能手梁三学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选配4名德厚才高、有威信、带头富的“老中青”进入村“两委”班子。梁三学不负众望,发挥“主心骨”作用和“头雁”效应,以“干”为荣,带领干群“撸起袖子加油干”,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梁三学被县评为“爱岗敬业模范”、获市“五一劳动奖章”。

近几年来,阳新县镇驻村扶贫工作队和花果村党支部把增进群众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筑强组织堡垒、凝聚发展合力,走出了产业兴、农民富、生态美、环境优的新路子。

“现在我们村不仅环境优美,生态宜居,还办事特别方便了。虽然我们村党群服务中心低矮、不显眼,但右边的大“廉”字寓意村干部清正廉洁,一心一意为民办事。群众说,有困难找村组织保成!”75岁的老党员李发田说。

“群众是否满意是检验工作好坏的标准,只有发展高效特色产业、为民干出实事,让群众有一种幸福感,群众才会信任你。”阳新县纪委监委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队队长李加南说。

帮扶结对 “一户一名干部”

“以前根本没想过种火龙果、杨梅、弥猴桃…都种稻谷、油菜、红薯,没多少收入。”在花果产业园,村民李祥满边摘甜橙边对记者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阳新县纪委监委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持续帮扶。”46岁的李祥满还说,他养过猪、办过眼镜厂、开过餐馆,由于管理不善及被骗等原因,导致亏本负债,2015年被列入贫困户。

从“脏乱差”到“绿富美”黄石市花果村的振兴之路

阳新县领导到花果村指导乡村振兴工作

5年来,阳新县委常委、纪委书记付玉书、陈罡、李建华三任领导“接棒”帮扶,不仅扶志,还送花果项目、栽培技术、扶持资金,帮助发展密桔、枇杷、杨莓等生态产业,使他走上脱贫致富路。李祥满致富不忘乡亲,创建利益联结机制,成立花果合作社,吸纳37名贫困户流转土地入股,劳力参与,发展水果采摘园200亩,稻虾共生200亩,让一根“苦藤”上的“苦瓜”变为“香甜果”,实现脱贫“摘帽”。

“党的政策就是好,我在家门口的枇杷园里打工,月薪2800元,赚钱顾家两不误,加上股份红利,这生活都小康啰。”40多岁梁佳美说。

2015年秋,阳新县纪委监委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长李加南联合132名机关干部与132贫困户“结对子”,调查摸底、了解情况,制定“一户一策一干部,一心一意帮致富”的精准扶贫措施,利用本地自然条件,让农民的土地变“黄金”,变“单一输血”为“长远造血”,推行“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通过村民参股、与合作社建立关联机制,形成“连股、连利、连心”,发展生态良良蛋鸡养殖场、雅山种养殖合作社、创新鞋业、电商平台、水果产业园、苗木基地、蔬菜基地、稻虾共作基地、百年常桔基地等产业,让89户贫困户有了土地流转和扶贫资金年、底分红及劳务工资3份收入,实现多赢。

“1份土地变3份利益,我就是实实在在的‘大赢’者。”村民梁师水感慨地说。他在水果园务工,月收入2800元,加上土地流转金和分红,今年纯收入超过5万元。

据了解,花果村2018年农民可支配收入11682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3万元,提前脱贫摘帽。李加南获“县红旗型扶贫标兵”“阳新县好人”“黄石市楷模”称号。

居有美景 “像住在公园里”

寒冬时节,步花漫果村,红梅随风摇曳,沿路亭台错落有致,绿树蓊郁,枇杷花香……紫薇园、桂花园、垂柳园、樱桃园、海棠园、梅花园、玉兰园、茶花园,目之所及,园园皆是景。让梁传棚感叹:“昔日‘脏乱差’,如今变化实在大。”

从“脏乱差”到“绿富美”黄石市花果村的振兴之路

花果村景点

40岁的梁传棚回乡创业,投资270万元开办“大棚农家乐”,2020年收入20多万元,并带动5名村民就业。18年前,他在南方打工,曾下决心不再回这个“穷窝窝”。可是,他“食言”了。2018年春节,他一进村,感觉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四好” 环村公路,一盏盏太阳路灯,红叶石楠绿化树红装素裹,粉墙黛瓦的致富门、连心门、幸福门,门通产业兴;奋斗亭、团结亭、步云亭,亭立百姓富;小凤阁、小洋楼、小别墅,点缀绿树花丛;荷塘太空莲、大水车、大吊桥,欢乐“步步摇”; 马头墙、大舞台、民俗馆,与自然景色相映成辉;一面面“家风故事墙”温馨生动、一排排绿化围栏设计唯美,小路两旁有石凳、有盆景、有小花园、有健身设备,每到一处都有一处的风景,令人赏心悦目。

寒冬暖日,游客络绎不绝来花果农耕园体验生活,进果园采摘尝鲜,达风情园赏花悦目,踏1888级健身步道,观西山红枫,望滚滚长江,览百舸争流。

民心所向,干部所盼。2017年,阳新县镇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拓展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勠力谋项目,挣资金,尊重发展规律,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不搞齐步走,着重整治“脏乱差”,从沟渠改造、“厕所革命”、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到一条路、一堵墙、一口塘、一条沟、一个亭……依高就势、随形就貌,一点一滴改善村容村貌,走出一条鄂南特色发展的振兴路——看得见西山红枫、听得见长江涛声、闻得到花果飘香、记得住乡音乡愁。

通过建彩门,修凉亭,筑步道,植绿树、栽花草,种水果……打造“串珠”画卷,成为黄石市旅游名村、湖北省绿色乡村、全省美丽宜居乡村、全国绿色示范村。

“风景靓了,空气好了,像是住在公园里。”重返家园建新房居住的骆训才说道。据花果村党支部副书记、副主任刘志良介绍,今年,刘应云等36户村民从城镇返家乡建房居住,发展生态产业。

返乡青年叶亮和张春光,合伙投入280万元创建水上乐园,让慕名前来游玩的客人,带旺了花果村的发展。记者看到,该乐园内设有家庭滑梯、健康水疗池、大型造浪池等水上娱乐设施。

随行的村主任助理向菊香介绍,在夏秋时节,这园是最受游客欢迎的大型水寨项目,顺着滑梯一滑而下,感受瞬间坠落的刺激,让游客过了一把“太空瘾”。

“村里整修水塘,种上荷花,构建游步道和凉亭子。”正在荷花塘边做着保洁的冯月霞说,“夏日傍晚,附近村的村民都会来这里看荷花,去大舞台看戏,热闹哟。”

文明创建“打造精神家园”

乡村振兴,不仅村民口袋要鼓起来,精神风貌也要富起来。走进该村民俗文化馆,东侧摆放着石磨、风扇、石碓、犁、耙、草滚、泥斗等器具;南边展示着缝纫机、座钟、自行车、电影放映机、留声机、手摇电话机;西方还有往日的粮票、布票、肉票等,共有500多件展品。

在高大醒目的光荣榜上,张贴着“好媳妇”明冬英的照片,她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为人朴实善良,多年来悉心照顾公婆,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婆媳”之歌。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群人到一村人,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张艳军、刘道欣、柯美容……这些平凡的村民持续为花果村注入精神动力,成为全村高质量发展的温暖底色。阳新县纪委监委指导督促花果村开展文明乡风活动,加强道德模范、劳动模范、创业之星、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表彰活动,用典型引领、情感融合提高村民文明道德素质。

据该村委员毛爱华介绍,去年全村涌现出十星级文明户6户,好媳妇16人,好婆婆6人,创业致富之星6人,老寿星13人。

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已经成为花村最具魅力的文化特征。打造文明新风,让“穷乱村”变成了“阳新县文明村”、“湖北省文明村”。
驻点花果村的镇党委书记柯登景表示,花果村依托生态优势,以山水农耕环境为底蕴,发展生态产业,打造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康养度假旅游等,让村民奔向小康路。同时,狠抓新时代文明建设,大胆探索创新、不断提质扩面,推动工作由破题向解题迈进,由“硬件建设”向“体系运行”转变,努力将新时代文明打造成为村民 “看得见、听得懂、有认同、愿参与、真点赞”的新的“精神家园”。(通讯员吴华臻、骆名锋)

12月18日,记者走进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黄颡口镇花果村,巨大“干”字的村标矗立在村口,左边一幅十分醒目的红色标语:“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

从“脏乱差”到“绿富美”黄石市花果村的振兴之路

花果村文化墙

漫步村庄,黝黑的沥青环村大道,一盏盏明亮的路灯,一棵棵风景树,多彩的手绘文化墙,既有党建宣传知识,又有孝老爱亲图画,好似进入了画廊。

从“脏乱差”到“绿富美”黄石市花果村的振兴之路

花果沥青环村大道

“昔日花果村,山上无花果,地下无资源,村里无企业,集体无收入。如今花果村,生态产业兴、旅游红似火,村民腰包鼓,文明新风吹。”花果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梁三学说,“花果村实现美丽蝶变,得益于阳新县纪委监委驻村扶贫工作队。”

党建引领 “构建‘头雁工程’”

时间拨回5年前,花果村既是重点贫困村,又是 “三类村”。全村518户246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32户440人。

从“脏乱差”到“绿富美”黄石市花果村的振兴之路

花果村宣传墙

“村民要想富,关键看‘支部’。”精准扶贫开展以来,阳新县纪委监委结对帮扶花果村,与黄颡口镇党委紧密联合,构建“头雁工程”,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经过多方调研分析,制定出了“党建工作方案”。

经党员、群众代表民主推荐、党组织考察等方式,选致富能手梁三学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选配4名德厚才高、有威信、带头富的“老中青”进入村“两委”班子。梁三学不负众望,发挥“主心骨”作用和“头雁”效应,以“干”为荣,带领干群“撸起袖子加油干”,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梁三学被县评为“爱岗敬业模范”、获市“五一劳动奖章”。

近几年来,阳新县镇驻村扶贫工作队和花果村党支部把增进群众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筑强组织堡垒、凝聚发展合力,走出了产业兴、农民富、生态美、环境优的新路子。

“现在我们村不仅环境优美,生态宜居,还办事特别方便了。虽然我们村党群服务中心低矮、不显眼,但右边的大“廉”字寓意村干部清正廉洁,一心一意为民办事。群众说,有困难找村组织保成!”75岁的老党员李发田说。

“群众是否满意是检验工作好坏的标准,只有发展高效特色产业、为民干出实事,让群众有一种幸福感,群众才会信任你。”阳新县纪委监委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队队长李加南说。

帮扶结对 “一户一名干部”

“以前根本没想过种火龙果、杨梅、弥猴桃…都种稻谷、油菜、红薯,没多少收入。”在花果产业园,村民李祥满边摘甜橙边对记者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阳新县纪委监委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持续帮扶。”46岁的李祥满还说,他养过猪、办过眼镜厂、开过餐馆,由于管理不善及被骗等原因,导致亏本负债,2015年被列入贫困户。

从“脏乱差”到“绿富美”黄石市花果村的振兴之路

阳新县领导到花果村指导乡村振兴工作

5年来,阳新县委常委、纪委书记付玉书、陈罡、李建华三任领导“接棒”帮扶,不仅扶志,还送花果项目、栽培技术、扶持资金,帮助发展密桔、枇杷、杨莓等生态产业,使他走上脱贫致富路。李祥满致富不忘乡亲,创建利益联结机制,成立花果合作社,吸纳37名贫困户流转土地入股,劳力参与,发展水果采摘园200亩,稻虾共生200亩,让一根“苦藤”上的“苦瓜”变为“香甜果”,实现脱贫“摘帽”。

“党的政策就是好,我在家门口的枇杷园里打工,月薪2800元,赚钱顾家两不误,加上股份红利,这生活都小康啰。”40多岁梁佳美说。

2015年秋,阳新县纪委监委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长李加南联合132名机关干部与132贫困户“结对子”,调查摸底、了解情况,制定“一户一策一干部,一心一意帮致富”的精准扶贫措施,利用本地自然条件,让农民的土地变“黄金”,变“单一输血”为“长远造血”,推行“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通过村民参股、与合作社建立关联机制,形成“连股、连利、连心”,发展生态良良蛋鸡养殖场、雅山种养殖合作社、创新鞋业、电商平台、水果产业园、苗木基地、蔬菜基地、稻虾共作基地、百年常桔基地等产业,让89户贫困户有了土地流转和扶贫资金年、底分红及劳务工资3份收入,实现多赢。

“1份土地变3份利益,我就是实实在在的‘大赢’者。”村民梁师水感慨地说。他在水果园务工,月收入2800元,加上土地流转金和分红,今年纯收入超过5万元。

据了解,花果村2018年农民可支配收入11682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3万元,提前脱贫摘帽。李加南获“县红旗型扶贫标兵”“阳新县好人”“黄石市楷模”称号。

居有美景 “像住在公园里”

寒冬时节,步花漫果村,红梅随风摇曳,沿路亭台错落有致,绿树蓊郁,枇杷花香……紫薇园、桂花园、垂柳园、樱桃园、海棠园、梅花园、玉兰园、茶花园,目之所及,园园皆是景。让梁传棚感叹:“昔日‘脏乱差’,如今变化实在大。”

从“脏乱差”到“绿富美”黄石市花果村的振兴之路

花果村景点

40岁的梁传棚回乡创业,投资270万元开办“大棚农家乐”,2020年收入20多万元,并带动5名村民就业。18年前,他在南方打工,曾下决心不再回这个“穷窝窝”。可是,他“食言”了。2018年春节,他一进村,感觉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四好” 环村公路,一盏盏太阳路灯,红叶石楠绿化树红装素裹,粉墙黛瓦的致富门、连心门、幸福门,门通产业兴;奋斗亭、团结亭、步云亭,亭立百姓富;小凤阁、小洋楼、小别墅,点缀绿树花丛;荷塘太空莲、大水车、大吊桥,欢乐“步步摇”; 马头墙、大舞台、民俗馆,与自然景色相映成辉;一面面“家风故事墙”温馨生动、一排排绿化围栏设计唯美,小路两旁有石凳、有盆景、有小花园、有健身设备,每到一处都有一处的风景,令人赏心悦目。

寒冬暖日,游客络绎不绝来花果农耕园体验生活,进果园采摘尝鲜,达风情园赏花悦目,踏1888级健身步道,观西山红枫,望滚滚长江,览百舸争流。

民心所向,干部所盼。2017年,阳新县镇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拓展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勠力谋项目,挣资金,尊重发展规律,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不搞齐步走,着重整治“脏乱差”,从沟渠改造、“厕所革命”、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到一条路、一堵墙、一口塘、一条沟、一个亭……依高就势、随形就貌,一点一滴改善村容村貌,走出一条鄂南特色发展的振兴路——看得见西山红枫、听得见长江涛声、闻得到花果飘香、记得住乡音乡愁。

通过建彩门,修凉亭,筑步道,植绿树、栽花草,种水果……打造“串珠”画卷,成为黄石市旅游名村、湖北省绿色乡村、全省美丽宜居乡村、全国绿色示范村。

“风景靓了,空气好了,像是住在公园里。”重返家园建新房居住的骆训才说道。据花果村党支部副书记、副主任刘志良介绍,今年,刘应云等36户村民从城镇返家乡建房居住,发展生态产业。

返乡青年叶亮和张春光,合伙投入280万元创建水上乐园,让慕名前来游玩的客人,带旺了花果村的发展。记者看到,该乐园内设有家庭滑梯、健康水疗池、大型造浪池等水上娱乐设施。

随行的村主任助理向菊香介绍,在夏秋时节,这园是最受游客欢迎的大型水寨项目,顺着滑梯一滑而下,感受瞬间坠落的刺激,让游客过了一把“太空瘾”。

“村里整修水塘,种上荷花,构建游步道和凉亭子。”正在荷花塘边做着保洁的冯月霞说,“夏日傍晚,附近村的村民都会来这里看荷花,去大舞台看戏,热闹哟。”

文明创建“打造精神家园”

乡村振兴,不仅村民口袋要鼓起来,精神风貌也要富起来。走进该村民俗文化馆,东侧摆放着石磨、风扇、石碓、犁、耙、草滚、泥斗等器具;南边展示着缝纫机、座钟、自行车、电影放映机、留声机、手摇电话机;西方还有往日的粮票、布票、肉票等,共有500多件展品。

在高大醒目的光荣榜上,张贴着“好媳妇”明冬英的照片,她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为人朴实善良,多年来悉心照顾公婆,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婆媳”之歌。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群人到一村人,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张艳军、刘道欣、柯美容……这些平凡的村民持续为花果村注入精神动力,成为全村高质量发展的温暖底色。阳新县纪委监委指导督促花果村开展文明乡风活动,加强道德模范、劳动模范、创业之星、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表彰活动,用典型引领、情感融合提高村民文明道德素质。

据该村委员毛爱华介绍,去年全村涌现出十星级文明户6户,好媳妇16人,好婆婆6人,创业致富之星6人,老寿星13人。

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已经成为花村最具魅力的文化特征。打造文明新风,让“穷乱村”变成了“阳新县文明村”、“湖北省文明村”。
驻点花果村的镇党委书记柯登景表示,花果村依托生态优势,以山水农耕环境为底蕴,发展生态产业,打造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康养度假旅游等,让村民奔向小康路。同时,狠抓新时代文明建设,大胆探索创新、不断提质扩面,推动工作由破题向解题迈进,由“硬件建设”向“体系运行”转变,努力将新时代文明打造成为村民 “看得见、听得懂、有认同、愿参与、真点赞”的新的“精神家园”。(通讯员吴华臻、骆名锋)


凡注明“来源:大武汉在线”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 更多信息关注大武汉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