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宗荣
我们一行从开罗出发,飞越地中海,来到了伊斯坦布尔。只不过相隔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和一千多公里的距离,但感觉一下子从酷热的盛夏来到了冰冷的严冬。一下飞机,有人便忙不迭地打开箱包,取出毛衣和风衣裹在身上御寒。
伊斯坦布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城市。它曾是辉煌的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位于连接黑海和爱琴海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它张开双臂,同时拥抱着欧亚两洲大陆。由于它的悠久历史、辉煌地位和特殊位置,使伊斯坦布尔的名气远远超过了土耳其的国家首都安卡拉。
到机场迎接我们的导游是一位中国人,叫余碧雅,新疆哈密人,40出头年纪,来土耳其已是第15个年头。上车后,她带领我们穿过马尔马拉海西岸的伊斯坦布尔老城区,然后在金角湾上船,游览博斯普鲁斯海峡。
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游船上
这是一个寒冷的下午。海峡上空阴沉得很,成团成团的乌云凝重得快要坠落下来。海上风浪很大,船头那面弯月单星红旗被吹得哗啦山响,似乎要撕扯粉碎似的。海面上的巨浪一阵接一阵,把庞大的豪华游轮一会儿掀得老高,一会儿又似乎要揿入海底。船上的游人刚选好角度,摆好姿势,准备拍照。一个浪头袭来,让你站立不稳,踉踉跄跄,险些跌倒。
数小时前,大家在开罗城里还穿着单衣短袖,一下子遇到寒冬,都有些措手不及,冻得瑟瑟发抖,躲在船舱里不敢出来。我算是有些准备,一下飞机便把毛衣毛裤、西服风衣全穿在身上,还是冻得手脚冰凉。但是,海峡两岸的风景实在太迷人了,我不愿放弃这次机会,便冒着风浪和严寒来到游船的二层,一睹这座千年古都的风姿。
博斯普鲁斯海峡横亘在伊斯坦布尔城的中间,将这座千年古都切成两半。海峡也是欧亚大陆的分界线,位于海峡西岸的是伊斯坦布尔城的欧洲部分。站在船上,远远可见欧洲老城高高的尖塔、雄伟的教堂、巍峨的皇宫、气派的清真寺、壮观的博物馆,还有那沿海岸35公里长的古老城堡和城墙,那是古罗马帝国时期的杰作。这些古老而又雄伟的建筑虽在800年前的基督教徒东征和此前此后的历代战火中焚毁殆尽,只剩下一些断壁残垣。但透过这些废墟,依稀可见当年君士坦丁大帝时代的雄才大略和百年辉煌。
海峡东岸,是伊斯坦布尔城的亚洲部分。这里除沿海岸边有一些古老的宫殿式建筑外,大部分是市民的居住区。一座座山上的丛林间,布满了一栋栋富人的豪宅和典雅的别墅。海面上,两座雄伟壮观的索拉大桥将伊斯坦布尔分属于欧亚两洲的城区紧密相连。它是桥梁,也是纽带。它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和人流、物流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第二天上午,天气更加阴沉,逐渐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导游余碧雅带领我们参观了伊斯坦布尔欧洲城区的古老建筑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圣索菲亚大教堂和托普卡珀皇宫博物馆。
艾哈迈德清真寺是一座规模庞大、气势恢宏的古老建筑。清真寺的前面,是古罗马帝国时期的竞技场。它最初是由罗马皇帝塞普蒂默斯・塞维鲁修建,君士坦丁大帝时进行了扩建。竞技场长400米,宽120米,当时拥有10万个座位,用于战车比赛、人兽决斗和兽兽决斗。
艾哈迈德清真寺前的竞技场
竞技场上最显眼的是两座方尖塔碑。一座是法老图特摩斯方尖碑。公元390年,君士坦丁大帝命人从埃及卢克索用船经地中海运来。方尖碑是由整块石料做成的,高28米。当时,因碑太高无法竖立起来,被截去三分之一,只剩下19米。另一座是君士坦丁七世皇帝柱,又称罗马尖柱,是公元960年罗马皇帝依照埃及方尖碑模式修建的。当时的罗马皇帝认为,自己修建的柱子应超过埃及方尖碑。因此,它的高度是26米,而且柱子上全部用青铜片镶包。公元1204年,基督教徒东征时,洗劫了该城,柱子上的青铜片被运到威尼斯。因石料问题,柱子早已风蚀、脱落,残缺不全。而那座从埃及运来的方尖碑虽矮了数米,但历经千年,栉风沐雨,却毫发未损,巍然屹立。
伊斯坦布尔竞技场上的方尖碑
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是世界上除麦加外的第二大清真寺,为奥斯曼帝国第14个国王阿赫麦提于公元十六世纪所建。当时,是奥斯曼帝国最强盛的时代。清真寺大厅中间由4根圆柱托起一个巨大的穹庐圆顶,四周又有4个小圆顶。大厅高47米,其中穹庐圆顶高23米。大厅可容纳3500人同时做礼拜。大厅地面铺满紫红色的土耳其地毯,游人须脱鞋方准进屋。大厅四周镶嵌着两万三千多块蓝色瓷砖,拼成各种图案,使厅内充满柔和静谧的气氛。因此,又以“蓝色清真寺”闻名于世。寺内本来光线很暗,但从穹庐顶上垂吊下来的无数只电灯泡和数以千万支点燃的蜡烛,将幽暗的清真寺照得通明。
艾哈迈德大清真寺
与“蓝色清真寺”紧挨着的是圣索菲亚大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古代拜占庭时期的艺术杰作。它始建于公元532年,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教堂主体呈长方形,分上下两层,高57米。中间的穹庐大圆顶直径3米,由4根24.3米高的圆柱支撑。房顶上有40扇玻璃窗子,使室内有充足的光线。教堂外观气势宏伟,内壁用彩色大理石砖铺砌装点,显得富丽堂皇。
当时的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修建圣索菲亚教堂时,室内饰以镶嵌壁画,以后诸帝又增加了许多圣像人物画。在1453年奥斯曼帝国推翻罗马帝国时,此教堂改为清真寺。当时,教堂管理人员将墙壁上的圣像画用泥封住,保存了这些圣像画。直到20世纪30年代,这些镶嵌画被重新发现。1935年,土耳其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阿塔图尔克决定将圣索菲亚大教堂改为土耳其国家博物馆。
最为有趣的是,在参观圣索菲亚大教堂时,我们遇到了一群阿尔巴尼亚人。当时,我提着一架照相机在教堂二楼照相。一群欧洲人迎面走来,见到我这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他们便很友善地停下来。其中一位约60多岁的老人和一位30多岁的女士来到我的面前,乌里哇啦地与我打招呼。当然,他们的话我是一句也听不懂。后来,我用了一句俄语单词“达瓦里西(同志)”来回应,他们居然听懂了,那位老人忙将两手的大拇指竖起来,说:
“达瓦里西!霍查——毛泽东!”
啊!阿尔巴尼亚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毛泽东——霍查!”
“霍查——毛泽东!”
于是,我们便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想当年,中国人民与阿尔巴尼亚人民是“同志加兄弟”的关系。毛泽东同志称:“阿尔巴尼亚是欧洲的一盏伟大的社会主义明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是欧洲的阿尔巴尼亚和非洲的阿尔及利亚首倡的“两阿提案”,联合起第三世界国家的代表将中国抬进了联合国。三十多年过去了,世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已不再是当年的中国,阿尔巴尼亚也不是当年的阿尔巴尼亚。三十多年来,中国强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改变了,中国现在已是朋友遍天下了。但是,中国是一个善于感恩的国家,中国人是知恩图报的人民。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于是,他们的人走过来了,我们的同伴也走过来了。大家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照相机“咔嚓!咔嚓!”地响个不停,记录下我们“他乡遇故友”的真实友谊。
在伊斯坦布尔与阿尔巴尼亚人合影
到达托普卡珀宫时,小雨已变成中雨了,我们冒雨参观了这座奥斯曼帝国时期的老皇宫。
公元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在穆罕默德二世率领下攻占了君士坦丁堡,处死了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九世,建立了奥斯曼帝国,并将君士坦丁堡更名为伊斯坦布尔,意为伊斯兰教之城。从那时起,就着手在一座名为托普卡珀的城堡规划帝国皇宫,到了穆罕默德的曾孙苏菜曼大帝时,托普卡珀皇宫便成了这个幅员辽阔的强盛帝国的神经中枢。
托普卡珀皇宫位于一座山头的树林中,它俯瞰着博斯普鲁斯海峡、金角湾和马尔马拉海。托普卡珀宫的主体建筑由三个区域构成,即外宫、内宫和后宫。
伊斯坦布尔托普卡珀皇宫
第一道宫门是穆罕默德于1478年建造的。从第一道宫门进去,是一片宽阔的花园,植有许多花草树木,这里是外宫。外宫是奥斯曼禁卫军总部所在地和外国来客、使节、国内各部大臣及各省官员见皇帝时停放马车的地方。
第二重门是一处庄重的城堡式的皇宫大门,这是苏菜曼大帝于1524年建造的。大门两侧是尖顶高塔,塔上有瞭望孔,中间是穹形圆拱大门。从这里进去就是内宫了。内宫有当年苏丹的办公室、觐见室、议事厅、御膳房、珠宝室和武器库等,现在已分门别类成了文物陈列馆。御膳房里有当年做御膳的灶台、锅碗瓢盆、玻璃制品、银器和中国瓷器。最值得一看的是珠宝室,里面陈列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有皇帝的皇冠、宫袍、闪闪发光的金银珠宝、珍奇的宝剑、象牙书皮、大块翡翠,还有一颗84克拉重的钻石。据说,这颗硕大的钻石位列世界第五。
第三重门后即是皇宫的后宫。后宫共有300多间居室,其中40间对外开放。这里曾居住过三千佳丽和无数宦官仆人。后宫的最高统治者除了苏丹便是苏丹的母亲,其次才是王后。
在伊斯坦布尔托普卡珀皇宫参观
据史料记载,后宫嫔妃并不是每人都有机会接近苏丹,而是由当值的黑人宦官通知苏丹选定的嫔妃。这个嫔妃按通知需沐浴、更衣、喷香,并接受一个信物才能受幸,而这一切都必须记录在案。如果受幸者怀孕,也要写进记录里。如果她生的是男孩,她就取得了高一级的地位。后宫佳丽的命运大多数都是悲惨的,尤其是遇到那些性格刚愎、脾气暴戾的苏丹当朝时。奥斯曼二世常常脚穿带铁钉的鞋进后宫,让这种刺耳的声音警告嫔妃们给他让路。苏丹易卜拉欣听到关于一场后宫阴谋的谣言时,竟下令将280名嫔妃投到博斯普鲁斯海峡淹死。
同时,后宫又是充满阴谋和血腥的场所。在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头150年,每一位苏丹上台时,他的兄弟们都要被丝带勒死,以防争夺王位。1595年,苏丹穆罕默德三世当朝时,将其19个兄弟全数谋杀,以避免将来有任何权力争斗。为防苏丹无嗣,后来,宫廷采取了令人恐怖的手段,制造“安乐笼”。将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兄弟囚禁在“安乐笼”中,让他们在寂寞而痛苦的隔离中等待那希望渺茫的王位继承权。
后宫,是阴谋的所在;后宫,是血腥的场所;后宫,是权力争斗的战场;后宫,是见不得人的天地!在无休止的权力斗争和阴谋倾轧中,加上帝国内部的腐化堕落和外部势力的侵犯,一度强盛的奥斯曼帝国终于精力耗尽,江河日下。1919年,衰落的奥斯曼帝国在《色弗尔条约》中被协约国无情瓜分。1923年,被尊为土耳其之父的穆斯塔法・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独立战争取得胜利,推翻了奥斯曼帝国长达470年的统治,并驱逐了所有外国入侵者,成立了土耳其共和国。共和国成立后,托普卡珀皇宫改为土耳其国家博物馆,以供国内人民和外国游客参观。